三马同槽典故 三马同槽是什么意思

“三马同槽”的典故来源于曹操,一天曹操睡觉做梦,梦见三只神采奕奕的马匹一次在吃马槽里的东西,三条马和以往曹操看到的马完全不同,三条马很有君临天下的威风,其中一匹老妈目光阴险的看着曹操,曹操被吓醒后,开始思考这个梦的寓意,以曹操这个智商的人怎么能搞不懂其中的含义呢?

曹操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司马懿,而这时候的司马懿只是一个小谋士,那么有人就不理解了,司马懿只是一马的话,那么其他两马怎么解释,难不成曹操还会觉得司马懿就是三条马的化身,这不是太扯了。

其实这不是曹操瞎怀疑,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整个城里都是出了名的神童,非常聪慧,特别是司马师从小就特别有魄力,甚至一次街上刺客行刺,年纪轻轻的司马师面对刺客们,没有一丝惧怕,反而是制服了刺客们,由这一点就可以怀疑到三马就是司马懿和俩儿子。

而司马懿和这俩儿子特点也是非常明显,司马懿是一个很有决心的人,下定了一个目标会不计代价地完成,执行力非常的强,司马师则是一个很有魄力和耐心的人,能够忍常人不能忍的一切。

司马昭则是很果断,经过思考的事情,只要有很大的几率成功,就会直接施行。父子三人彼此性格鲜明,却有共同的相似点,都极具谋略,并十分有家族荣誉感,那么为什么曹操怀疑了司马懿父子三人,却没有行动呢?

这个问题其实主要还是曹操爱才,那时候魏国的许多重要谋臣已经去世,留下的能臣实在不多了,司马懿就是为数不多的帅才,曹操一直压制着司马懿,却始终不敢重用他,而舍不得杀他,然而,前中期的司马懿压根就没想过篡夺曹魏的江山,他只想让自己的家族走上一条辉煌路。

但是从曹操、曹丕到曹叡三代帝王一直都压制着他,让他的心态彻底崩溃,从那之后,司马懿开始有了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想法,要知道司马懿有了决心之后,这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,最终高平陵之变,司马懿用十几年的谋划和忍让换来了权倾朝野。

司马懿的野心和决心,司马懿的成功是被逼出来的,不断的朝廷压力和忌惮,让他感受不到为国为君的意义,既然这样我何必为他们卖命?

但是其实就算曹魏不压制司马懿,最终司马懿还是会选择权倾天下,毕竟野心这东西不是后天养成的。司马懿篡权成功后,就开始走上曹操老路,直接架空了曹氏、夏侯氏的权势,导致当时的魏国司马氏一家独大。这就是司马懿的野心和决心,一旦成功,那么对不起,没有人能够再从我手中抢走权力。

司马师的耐力和智谋,司马师一点不逊色于老爹司马懿,可以说司马师完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如果不是后期因为战争导致眼睛被弄瞎性情大变后,其实司马师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之才,不过上天对司马师还是不够爱护,司马师正值壮年就英年早逝了。

司马师比父亲和弟弟更有耐心,他能够将一件事压在心底,等到时机成熟了就一举解决问题,并且司马师的谋略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,既阴谋阳谋,又能够雄才大略,司马师是十分稀少的帝王之才。

特别是司马师成功架空父亲司马懿,这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十分意外,高平陵之变之前,司马懿还专门去看这俩儿子当晚的情况,司马师睡得很安稳,而司马昭则担心的瑟瑟发抖,由此可见两个孩子的心性是不同的,其实没有司马师的过度,司马昭是成长不起来的,就是因为哥哥执政时期,给了司马昭足够时间成长,才有了三家归晋的大一统。

司马昭的果断和狠辣,司马昭是司马师去世之后继承权力的接班人,或许这样说,司马师去世之后,也只有司马昭能够继承父兄的大业,司马师的儿子们或者司马昭的兄弟们都没这个魄力。大家千万别觉得司马懿的后人都是十分厉害的存在,其实真正厉害的都是司马懿亲自调教到现在的两个儿子。

司马师去世的时候,曹魏皇族势力和朝中大臣们势力开始联合准备扳倒司马家族,甚至还直接收回了司马家族手中的许多兵权,司马昭其实是临危受命,毕竟司马家族最牛逼的两个大才已经去世,假设如果司马昭做错一点的决定,那么司马氏家族绝对会被扳倒,可惜的是司马昭也不是好惹的。

继承家业后直接带军队入宫,直接把谋反的大臣们给关起来了,司马昭的果断也让司马家族再度延续起来,其实司马昭身上具备的一些潜质是司马懿和司马师不具备的,司马昭做事不会顾及民间看法,就是这种果断,简单粗暴解决战斗,让司马昭的权势比父兄更胜一筹。

三马同槽典故 扩展

出处:《晋书•宣帝纪》:“三国魏正始后,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,屏除异己,时有‘三马同槽’之目。三马,隐指懿父子三人。”

《晋书.宣帝纪》:“〔曹操〕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,甚恶焉。因谓太子丕曰:‘司马懿非人臣也,必预汝家事。’”三马,指司马懿、司马师、司马昭;一槽,指曹氏。后因以“三马同槽”为外姓谋位之典。顾馀《咏古四律》:“三马同槽终误国,二龙见井尚吟诗。”

三马同槽典故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888-888-8888

在线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admin@blmi.cn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